【推荐】中国最牛校企,几乎无所不能,现负债超2300亿,面临合并重整-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是央企吗

提到北大方正这四个字,可能是很多70后、80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谁在上大学的那会还没用过方正的电脑呢?

从90年代起步到21世纪,方正集团这个被称为中国规模最大,最牛的校办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从IT到医疗医药、房地产、金融、大宗商品贸易等等,几乎成为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做的巨无霸式集团企业。直到今天,方正集团旗下拥有方正科技(600601)、方正控股(00418.HK)、北大医药(000788)、北大资源(00618.HK)、方正证券(601901)、中国高科(600730)6家上市公司,1家保险公司方正人寿,及1家财务公司。

但是,步子太大了,总会扯着蛋。规模庞大,资本的绑架与闹腾,下属企业与企业之间关联业务复杂,财务往来互相纠缠的方正集团,最近终于爆出了问题。也许其实在老早之前,方正的问题就已经频频发生,而这次只是前期埋下的所有种子引发的最大一次暴雷。

1从违约开始

方正集团依托北大,被誉为中国“最牛校企”。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方正集团总资产超3600亿元,总负债3029.51亿元。

自2015年起,方正集团经营情况就开始不断恶化,数次通过出售旗下优质资产提振报表。

2018年10月,方正集团发行第三期公司债时,披露过当年上半年亏损已达17亿元。从那时起,方正集团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的消息就甚嚣尘上。

随着对原方正集团核心管理团队陆续结束调查,从去年到今年,北京市一中院和海淀法院积压了很多和方正集团有关的案子。从2003年改制是否有效,到谁才是方正集团的大股东,关于方正集团权益的斗争日益激烈。

2019年12月2日当天,北大方正发布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不能完成旗下“19方正SCP002”20亿元债券的本息兑付。

公告显示,“19方正SCP002”是北大方正2019年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额为20亿元,本计息期债券利率为4.94%,期限270天,到期兑付日为12月2日。

当天晚间,上海清算所发布“关于未收到‘19方正SCP002’付息兑付资金的通知”。通知表示,2019年12月2日是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简称“19方正SCP002”)的付息兑付日。截至当日日终,仍未收到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支付的付息兑付资金。

2019年12月3日,北大方正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经向控股股东北大资产了解,按照中央关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相关部署,北大资产拟为方正集团引入大型央企作为战略投资人。

2谁来接盘?

时间到了2020年。

2月18日,北大方正发布公告称,债权人北京银行以北大方正未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不具备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申请法院对北大方正进行重整。

同花顺统计,2020年北大方正集团共有18只债券已处于实质违约,当前余额合计249.66亿元。

7月31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对北大方正等5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并指定北大方正管理人担任实质合并重整管理人。

10月20日,上海清算所网站公布,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在10月19日披露了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重整进展公告。

截至2020年10月9日,方正集团、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托、北大资源的债权人共有638家向方正集团管理人申报了649笔债权,申报债权金额共计2311.67亿元。

在2311.67亿元申报债权中,目前北大方正的重整管理人已确认的债权金额有1364.4亿元(含部分未申报但已确认的),暂未确认的债权金额有290.21亿元,还有675.12亿元不予确认。已确认的1364.4亿元债权中,普通债权有1215.7亿元,占比89%,其余则是有财产担保的债权。

北大方正集团在4月21日发布公告,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就方正目前的状况,负债超过2300亿,内部财务关系是一团乱麻,谁会成为“接盘侠”来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方正毕竟规模庞大,在不同的领域还有着一些优质资源,所以,在

10月22日,白衣骑士出现了。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四家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在10月22日召开。会上管理人通报了北大方正集团引入战略投资人的情况。目前共有两个联合体在竞争战投,

一个是珠海国资+中国平安,另外一个是泰康保险集团+武汉国资。

方正集团表示,将在两个联合体之间二选一。

3王选时代

方正集团是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的国有控股企业。当时,王选院士发明了“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作为方正集团的技术基础,其奠定了方正集团的起家之业。

1974年8月,国家启动了简称“748工程”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重点科研项目。经常从北大挤公共汽车去和平街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外文资料的王选,头脑中冒出了一个“疯狂想法”: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并且最终设法将这一想法“挤” 进了“748工程”。

1982年,他申请了中国的第一个欧洲专利。后来,他主持开发的电子出版系统,占领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海外华文报业80%的市场。

王选

当时的北大方正集团旗下的电子出版系统用户当中,包括香港的《明报》,台湾的《中央日报》,以及日本的很多报业集团。一些外国公司,如美国HTS公司则被挤出市场,甚至不得不宣告破产。

时任方正集团CTO肖建国回忆说:

“曾经有段时间,王选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买当地报纸,拿着放大镜看是否采用了方正的出版系统。后来国内报纸基本上都采用了方正的技术,他才放弃了这个习惯。”

1995年,方正在香港上市,王选受邀担任方正(香港)董事局主席,成为方正的灵魂和旗帜,甚至被媒体称为“方正之父”。

1999年9月16日,香港方正的第二大股东要求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王选辞职。而方正集团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则联名要求王选留任和方正集团董事长、香港方正董事张玉峰辞职的新消息似乎也表明了这次的人事危机。

香港方正第二大股东代表渠万春列举了六点要王选辞职的理由,核心内容是三个方面:

一、自上市以来方正的市值大幅度缩水,从50亿港元到6亿港元。王选作为董事局主席,未能维护股东利益。

二、王选领导的方正研究院没有再次开创出新的具有盈利能力的产品,而在此期间研发的一些产品不仅未取得任何利益,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三、王选作为学者,院士,有很多公众活动,精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能。

1999年10月,张玉峰(时任方正董事长)和王选同时退出集团董事会,张保留了上海方正延中科技实业公司董事长,王选则保留了香港方正董事会主席的职务。当时的北大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闵维方任集团董事长。

2002年7月29日,方正控股发布公告称,王选辞任公司董事会主席职务,方正告别王选时代。

王选之后,方正进入了很动荡的时代,光掌门人就换了五任。

2001年11月,闵维方不再兼任集团董事长,魏新晋升为集团董事长,同时兼任方正科技的董事长、总裁。2015年1月,黄桂田接替魏新担任董事长;同年10月,张兆东接替黄桂田担任董事长;2016年4月,肖建国接替张兆东担任董事长;2017年6月,生玉海接替肖建国担任董事长。

4乱象丛生

2001年,魏新上任不久,就引入“凯地系”,李友作为“凯地系”的核心人物之一,得以进驻方正科技。

当时的凯地系,是一家背景神秘莫测的香港公司。

凯地的三大主脑人物张海、谢宁、李友,其中李友一直以张海的合作者、同事面目出现。而张海,就是那个原健力宝的总裁,后因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获刑10年,极其善于资本运作,毁誉参半,类似于唐万新、唐万里(曾经的德隆系创始人)式人物。

2003年是方正的关键之年,方正集团进行了股权改制,而李友是这场改制的主角。经过评估,方正集团2003年初的净资产为1.5亿元,总资产100亿元,按照此估值,李友等人以4480万元获得了方正集团30%的股权。

这场改制曾引发巨大争议,媒体和相关人士质疑此次改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李友1982年考入郑州航院,1986年毕业。大学毕业后,李友在河南省审计厅工作,1999年正式离职。

李友进入方正集团,得到了魏新(时任方正集团董事长)的大力协助。李友出任方正集团CEO在内部分歧严重,有人担心李友卷款跑路。最终,在魏新的鼎力支持之下,李友顺利成为方正集团CEO。

李友

方正至此似乎进入了一个悲剧时代。

李友在执掌方正集团后,围绕着方正,大量安插自己“郑州航院”的亲信同学以及自己的亲戚。这背后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及关联方,俨然已形成一张围绕李友的密不透风的大网,这张巨网覆盖了“方正系”控制下的各家公司以及“外围公司”。魏新很快成为了被架空的傀儡。

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2014年10月20日,政泉控股(北大医药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71%)同时向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重庆监管局发函,实名举报方正集团旗下北大医药股东“涉嫌违法关联交易和信息虚假披露”,直指方正高管李友等人涉嫌内幕交易。监管机构随后责成重庆证监局调查此事。

2015年1月5日晚间,方正集团在官网公告:公司魏新、李友、余丽三位董事应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三人分别为方正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总裁。

同一天被带走的,还有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上市公司北大医药董事长李国军,他是李友的胞弟。

2016年11月25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首席执行官、执委会主席李友等人内幕交易案,认定被告人李友犯内幕交易罪,妨害公务罪和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7.502亿元。

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对本案其他11名被告人分别以内幕交易罪,妨害公务罪和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会计报告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罚金或免于刑事处罚。

李友等各被告人均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2017年5月,“方正系”四家上市公司——方正证券、方正科技、中国高科、北大医药被顶格处罚。证监会通报称,四个案件主要涉及上市公司未依法披露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和持股变动未依法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罚款金额共计1113万元。

2019年,李友获准保外就医,提前出狱。

作为曾经执掌方正集团13年之久的传奇性人物,李友的归来被外界视为以李友为代表的方正集团原管理层,与方正集团现有管理层之间争夺权益,矛盾升级的转折点。

根据“金融界”的报道,北京招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方正集团30%的股权。李友及其“郑航系”虽从股权关系上,控股招润投资,但由于历史原因,招润投资相关工商、财务资料等由方正集团代为保管。围绕招润投资的相关权益,招润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和方正集团展开了2年的诉讼纠纷。

方正集团目前股权结构中,北京大学、招润投资分别持股70%、30%,名义上北京大学持有的方正集团70%股权中,有一半或为替李友代持。

这也意味着,

总资产规模将近3000亿元的方正集团,掌舵者或并非北京大学,随着双方股权争夺战不断升级,最终权属恐生变动。

5结束语:混乱的方正,是谁的方正?

方正起家时是一家典型的校办国有企业,当规模庞大之后,到底是谁的企业?谁真正意义上对这个企业的资产当家作者,负有责任?所有者的缺位,必然导致管理者不太可能全身心聚焦企业的长期利益,部分管理人员转而只会关注自己的利益,甚至通过各种资本腾挪,掏空企业或者控制企业,这可能是方正悲剧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基于以上这个原因,中国很多的校办企业早在上个世纪就实行了改制,比如说娃哈哈就是一家校办企业改制而来。而联想也是原来中科院的企业改制而来。

第二个方面,自王选之后,方正的历届当家人都各有各的小算盘。当引入一些长袖善舞的资本大鳄之后,方正的悲剧就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资本的目标不在于经营,而在于投机取巧或者以小博大,以腾挪之术或者包装之巧,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让企业泡沫化或者控制权被巧取豪夺。

第三方面,方正的业务单元几乎无所不包,隐隐要成为全宇宙无所不为的全能型公司,这样的分散和超级多元,迷失了方向也分散了资源,原来立家之初的IT基因遗失殆尽,面面开花,看上去每一项都强,但实际上每一项都很差,这亦是方正这个巨无霸在今天凄凄惨惨的重要原因之一。

方正集团最早做计算机领域,再涉足房地产、保险、医疗、金融、教育,但是,由于业务过于多元化,导致主业不突出,而且其五大核心业务并没有关联度。外人基本上不知道方正集团到底是干什么的。关键是方正集团的几大核心业务也不是很赚钱。

以方正人寿保险为例,成立15年来,少有盈利。而保险行业在中国目前正处于高成长时期,甚至一些小保险公司在近两年也发展迅速。但方正人寿保险不但没有将普通账户业务做起来,专户业务的发展规模也很小,规模扩张受阻。

北大方正,谁的方正,谁会真心爱惜这家曾经非常辉煌的知名校办企业?方正未来之路如何发展,能不能拨乱反正,删繁就简,一心一意重回稳定经营,值得期待。

ogp官网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影像式测量仪

上一篇: 【推荐】中国最牛“黑客”:3分钟搞垮阿里内网,马云开500万年薪离不开他-马云年薪多少
下一篇: 【推荐】中国最牛的96家国企(第1期),看看规模有多大-中国多少国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