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最大的医院日入6000万元,院长表示并不赚钱,医院有病人难?-医院毛利多少

文/鬼叔

编辑/鬼叔

“我不就是稍微有点感冒么?开一点感冒药就要800块钱?”

在上个月 23号,饰演《亮剑》里“丁军长”的演员王全有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己去趟医院,仅仅做个止血,开了盒药,就花费了800元,虽然有社保,但这价格也属实令人震惊。

800块钱,要是看稍微严重的病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只是个小感冒,那还是多喝热水比较划算。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一瓶治疗白血病特效药的价格高达4万元,这使许多慢性粒细胞自血病患者看着这高昂的价格都望洋兴叹,而在印度,同样药效的价格仅仅只要2千元。

即使通过纯勇“贩卖假药”的事件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品纳入医保仅需4千块钱左右就可以满足一年的用量。

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看病难的问题也一直存在。

难到日入6000万的医院依然对外界声明自己不赚钱,那么病人开销大,医院不赚钱,钱都去哪里了呢?

中国最大的医院为何声称自己不赚钱

在2021年,“中国最大的医院”郑大一附院公布了医院的年收入单:

一年盈利218.78亿元,算下来平均每天收入大概6000万。

反观其他的医院,比如北京协和医院:2021年年总收入115.4亿,事业营收78.7亿,算下来平均每天收入2200万。

山东省的齐鲁医院:2021年总收入98.73亿,事业营收83.89亿,平均每天营收大概3000万。

湖南省的湘雅医院:2021年总收入79.03亿,事业营收59.97亿,平均每天营收1643万。

这样看下来在国内众多医院中,河南的郑大附属院收入确实是属于最高的,

但是为何院长却声明自己不赚钱,如果真的不赚钱,那么钱都去了呢?

拥有庞大的患者数量

众所周知,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在盈利这方面也一样,抛开成本谈收入也是耍流氓,我们只看到了郑大一附院的收入,却没有看到他的支出。

在2021年郑大一附院虽然年收入218.78亿元,而支出了208.34亿元,

在这个庞大的支出数字后面,是无数患者的心酸与无奈。

以前的郑大一附院出名是因为名声响被誉为中国甚至是亚洲最大的医院,这么响亮的名声并不是说郑大一附院的综合水平以及医疗技术是全国第一。

而是他的患者数量太多了,以至于医院的规模也就扩建得非常庞大。

如果你去到了郑大一附院看一次病,你就会发现春运时期火车站的人也不过如此,如果没有墙上的挂号牌,基本和北京早高峰的地铁无异。

据有关报道,郑大一附院高峰期时就诊量高达4万人,没有一个就诊的窗口是空闲的,排队甚至排到了门口,基本一排就是好几个小时。

在这里,无论是白天和黑夜,医院的大厅永远都站满了人。

你可以看到给座椅当床的人,打地铺的人,可谓是世态炎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都来这个医院呢?

为何患者都来到郑大一附院治疗

归根结底,还是河南的优秀医疗资源过于缺乏

,同时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郑大一附院的知名度又高,自然患者就都来到了这里。

下面是一张2021年的全国三甲医院数量统计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的三甲医院只排了全国第七名,而河南的人口数量却是全国第三,人均下来的医疗资源更是不够看。

而郑大一附院的知名度又高,患者自然都是到这里来了。

同时小医院的资源有限,小病可以在县城里面的医院治疗,可一旦有什么大病,小县城的医院根本医治不了。

或者说患者也不敢在本地小医院治疗,自然郑大一附院一定是首选,

正所谓吃的和穿的可以将就,而治病这件事可不敢搪塞过去。

就这样,基层的医院待遇差并不是很好,所以病人就越来越少,而病人越来越少挣得钱也就越来越少。

高水平的医生也就不会选择留在基层

,也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老百姓有什么大病都不会选择在基层里面的医院治疗。

并且大多数河南人的医保都在老家,如果生了大病,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在自己的省医院治疗,一方面是方便报医保,另一方面是离自己的老家近,交通也方便些。

同时没有语言文化的差异,有些年龄大的不会说普通话,在这里说河南话也没有沟通隔阂。

比如去年7月份内蒙古早产儿跨省回郑州治疗这件事,患者的父母都在内蒙古定居了,但医保还在河南老家,于是就在郑大一附院进行治疗,技术先进的同时还可以报医保。

这些种种因素就造成了郑大一附院人满为患的现象,而这些患者除了就诊难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

患者的无奈与心酸

一位60岁大叔,因心脏有问题在郑大一附院做的手术,病是治好了,不过也花费了他辛苦在外面赚的一年多的积蓄,可谓是用身体换钱,又用钱来治疗身体。

而医保却只报销了百分之35的费用,至于为什么报销这么低,

只因为大叔没有转诊手续。

异地就医一直都是全国患者就诊的一个痛点,不仅是各个省的医保不能完全通用,甚至大部分省内的医保也不能通用。

河南就是这样,比如南阳的患者想到郑大一附院来看病,那么南阳的医保一般情况下就没法使用,如果想要用医保来就医,那么就只能走转诊程。

只有这样,才能在郑大一附院享受到和家里面一样的报销。

但是转诊也没有那么的简单,

按理说本地治疗不了的疑难杂症,是可以走程序办理转诊去更专业权威的大医院治疗的,这样就可以享受到了本地就诊的医保报销制度。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转诊却很难实现,因为报销的费用都是大医院在小医院里面扣除的,实质上就是拿着小医院的钱去大医院看病。

而本来医疗资源就紧张的小医院自然就是很不情愿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医院都不审批转诊手续,这也就是上面的大叔只报销了35%的原因了。

国家已经给我们人民群众就诊这方面上做了很多的努力与改善,比如现实版《我不是药神》里面给4万一瓶抗癌药纳入医保,降到了基本每人都能承受的价格。

但是,我感觉在当下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国家还要做的有很多,而且不仅患者的情况难,医院那边的情况也并不是很好过。

这也就是郑大一附院院长年纯利润10亿却还苦穷的原因。

医院内部的现状

由于郑大一附院的知名性,对于医生的要求也是非常高,里面的医护人员至少都要是研究生的学历,就连博士学历在那里也是屡见不鲜。

同时患者的愈来愈多对于基层的医护人员的需求也会增加,作为河南省最顶尖的医院,那些自然是没有顾虑招不到人的,于是就有很多优秀的医生愿意跳槽来到这里。

但是医护人员的过多,也会造成冗员的现象产生。

什么是冗员?就好比一个企业有20个人,去掉管理层只有4个人在干事。

当然医院也存在这个问题,副院长,检验科室,药房,等都存在很多的关系户,而且基本都是有编制的。

对于工资结算方式是,医生的绩效工资就是所处科室的绩效,而医院里面的其他职工拿的都是医院的平均绩效。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少数一线医护人员干着大量的工作却拿着少许的工资,可谓是养着一群“行政人员。”

这也是医院支出严重的一小部分原因,而这些人还不能像私营企业一样想裁掉就能裁掉的。

同时,除了员工的工资,医院的药品等医疗器械的支出是主要的费用。

根据官方发布的医院收入占比,事业收入占比85%,包括动手术,开药方以及身体检查等医疗行为。

在医改前,药品可以加价15%,而在医改后,很多药物基本上都没有利润了。

对于器械的采购以及保养,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郑大一附院这样顶端的医院,器械的配备也是非常高级的,后期保养费用自然也很高。

而且,设备是个无底洞,时代是一直在进步的,刚买的医疗器械,用不了几年就要更新迭代。

否则设备跟不上,医院的评价就会降低,患者也就会逐渐减少,更别说是郑大一附院这样知名度高的医院了。

可是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还没等上次采购的医疗器械赚回本,就要考虑换新的了。

同时郑大一附院的手术量也是在2019年高达35万次,手术量在全国排第一名。

前院长还表示,与国内的其他同级别的医院相比较,郑大一附院的人均住院要花费的费用要低大概1500到2000。

所以,郑大一附院只是患者数量多所以收入高,并不代表利润高。

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各种费用,大量的水电费以及医院的不断扩建,扩建后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医护人员的招聘,这些都造成了郑大一附院“入不敷出”的原因。

资源不均的后果

郑大一附院的崛起,一定情况下反映出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在2011年以前,河南每年大概有40万的人都到外省治病。

直到郑大一附院的这几年的不断扩建成为所谓的全国“最大的医院”,河南的患者才不用到外省去看病,

该院长表示不断地扩建绝对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

据统计调查,在郑大一附院中河南的农村病人占72%,这些病人都是从基层调转过来的,这对于那些农村病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不用再大老远地奔波去北京上海才能去看病了。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从医院的角度去看,郑大一附院的不断扩展对于河南省内的其他医院产生了“虹吸效应”,引得其他地区的医院专家纷纷跳槽。

这样只会加剧河南省内的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总结

教育,住房,医疗,一直以来都是挡在中国人们的三座大山。

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弥补,买不起大房子可以租房子或者回家里面住,但是对于看病却只能进行最优质的资源分配。

去商店买东西可以进行讨价还价,而在医院却没有这样的余地。

回首望去,因为郑大一附院里面医生高明,设备先进,即使日入6000万元院长说不赚钱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对于这个数字,我更多看到的是底层人们的艰辛和心血。

希望国家能够不断完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医院与患者之间做好平衡,看病就医,任重而道远!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自动测量仪

上海影像测量仪质量好

上一篇: 【推荐】中国最大的“藏富大佬”,一人掌控8万亿资产,日均入账32亿-马明哲有多少财产
下一篇: 【推荐】中国最大的种业集团,耕地面积1158万亩,利润率达44%,股票拦腰斩断-种植股票最新资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