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最大医院日入6000万,院长“哭穷”不盈利,医院比病人更难吗-医院收入上交财政多少

文/日斤

编辑/日斤

引言

这点儿药怎么那么贵呢?是不是算错了?开点儿这药就八百多块钱?!

相信这句话

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当我们去医院看病缴费时,也时不时会被手中的

缴费单

吓得打寒颤

八百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

。但却

足以成为老百姓

横在心中的一根刺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

大妈求药

的那一段真是不知道

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在

国内炒出

万元天价

的救命药

,却在

印度只卖

几千块

为什么中国人看病就这么难?!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病人

就医难、看病贵

的情况下,郑大一附院的一张

天价账单

被曝光!但

医院却在大肆“

哭穷

,声称医院

不赚钱,甚至入不敷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医院日入6000万竟然哭穷:不赚钱?!

2021年,郑大一附院公布了医院

年收入的报表

作为

我国最大

的一所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的年收入共计

218.78亿

元,平均

每天

营业收入大概为

6000万元

这下子郑大一附属算是彻底

惹了众怒!

不少群众都群情激愤,讽刺医院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作为医院,不仅不看重

救死扶伤

治愈概率

,还把营业收入的金额当成

成绩单

,甚至为此沾沾自喜!

一时间网上全是骂医院的,称其

坏良心!赚老百姓的辛苦钱!

然而面对此情此景,

医院的院长却顿感冤枉

,委屈直言:别光顾着看总盈利,其实

医院一直在亏损!

一言惊起千层浪

,许多人都不明白,医院

病患这么多

,每个人进了医院不花

个千儿八百

的是不可能的,甚至有的要花上

三五千,甚至上万!

医院怎么可能会亏损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

最大的影响因素

---

-

患者

了!

拥有最庞大的患者数量

众所周知,

抛弃数量只谈质量

,那就是

耍流氓

一张图足以显示医院面临的

困境

人满为患

、堪比

春运

一般的级别!

听说医院

每天接诊

的病患人数将近

3、4万!

人山人海、人挤人

的场面到处都是。

每天门诊部都聚集了大量的病患,

排队

的场景随处可见,甚至有病人为了看病,不惜

凌晨就跑过来排号

但即使这样,也要排到

四五个小时之后

才能轮到。

你敢相信这是

春节过后

第一天

,医院的病患人数吗?

但这已经成为了医院的

常态

日门诊病患数量超两万

正常

,甚至还有

逐年递增

的趋势!

据资料显示,2012年医院的门诊数量达到了

346万

人次,而2018年就翻倍到了

776万

人次。

病人实在太多,医院容纳不下,不少

病患没床位住

,只能

住走廊、或者打地铺

看着凄惨可怜,但又无可奈何……

而且要知道郑大一附院的床位还算是

最多

的,但医院还是床位不够。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患者

铆足了劲

去郑大一附院看病呢?为什么不去其他医院呢?

为何病患都一窝蜂聚集在郑大一附院?

首先郑大一附院坐落于

河南郑州

,而河南又是众所周知的

人口大省

,河南不光人多,还偏偏能支持河南发展的

经济产业又不怎么发达

同样地,也导致了

老百姓的

基础医疗服务并不健全

医疗资源有限

,小病就算了,区级县级的小医院或者诊所也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但是一旦身体出现了什么大病,或者一些

疑难杂症

郑大附一院一定是人民的首选

,更别说那些原地居民,肯定也会选择就近就医。

于是

人满为患、到处排队

的场景就这么形成了。

再者说医生素质,郑大附一院的

医生素质极高

,他们的学历

至少也是

硕士,更高的博士和专家教授

也是顶配

资历

也都颇受人民认同。

而且病人多了,基础的

医护人员也会增加

,郑大一附院会

给优秀的医生抛出橄榄枝

,邀请其加入郑大一附院。

郑大一附院的

薪资福利和待遇

都非常不错,更别说还是郑大一附院这个

平台

本就广阔,会更有

益于医生的职业发展

于是不少

优秀的医生

愿意跳槽

到郑大一附院,郑大一附院就会聚集越来越多的

精尖人才

,郑大一附院就会逐渐扩张,

成为河南众多医院中的“老大”!

这样的医院和医生是

被人们所信赖的

因此不少病患会因此慕名前来,而

郑大一附院的病患就越来越多

,医生每天做的手术也越来越多,听说

郑大一附院一天至少

800台

手术要进行

据资料显示,郑大附一院在2015年时的手术数量就达到了

21万台

,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多了一倍还要多

,成为

当年全国唯一手术量破20万的医院!

更可怕的是,2018年时,郑大一附院的手术数量已经

达到了35万台!

因此大家光看

医院病患多,收入大

,但却忽略了不少医院已经

入不敷出

的事实。

2020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的报表结余是呈

负支出

的,

北京协和医院

更是达到了

负6亿

甚至在疫情期间,那些基层的

县级小医院

都亏损了

450万元!

小医院

都如此亏损,更别说是号称

亚洲最大医院

郑大一附院

了。

大多数人都被

“年收入218.78亿”和“日入6000万元”

吸引住了全部视线,从而

忽略了

医院的

支出

已经高达

208.34亿

要知道2021年国家还给郑大一附院

拨了9.8亿的款

,这样一算,还刚好跟结余下来的近10亿元

相抵

其实

郑大一附院

也是

勉勉强强维持住了一个

平衡

罢了。

那么就有人好奇了,这

支出

去的一大笔钱都

花哪里去了呢?

钱究竟到哪里去了?

刚才提到冲着郑大一附院来的患者多,因此相对应地,

医院也会招聘更多的医护人员

,比如基层的医生和护士。

据悉,

郑大一附院的基层工作人员人数

达到了近

1.5万

人,员工的

工资和社保

也是笔大支出。

而且

医护人员通常很辛苦

,节假日什么的几乎很少有、都会进行值班,所以给员工的绩效、待遇也要好一些,这也可以理解。

除去员工的基本工资,医院还有

各种

药品和医疗器械

的采买及保养

越好的医院,医疗设备通常要更高级,当然也就越贵。

动辄

上千万

的也不在少数,更别说这些器械的

保养

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每做一台手术,医疗设备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损耗,再加上药品采买的成本也不低,

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持平。

还有数不胜数的患者所需要的

公共资源

,比如

水费、电费

、还有各种

基础设施的损耗

等等,这也是一笔支出。

除此之外,还有

部分医院的扩建费用

,不仅扩建费用要医院承担,而且

后续的基础设施

以及

医疗设施

,还有

医护人员

等等都是医院要负担的费用。

一环套一环,就跟一个

无限循环的无底洞

一样。

医患现状

1.医院方面

郑大一附院也扩建过很多次,但每次扩建都会被前来看病的病患住满,

人越来越多,但床位却一直紧张,就像是一个

恶性循环

而且郑大一附院到处

给各地优秀的人才

抛橄榄枝

,然而空有一身抱负的

优秀医生来了此地后

却发现他们想象中的境遇竟与现实

截然相反

许多医生

以为

自己跳槽到郑大一附院以后,将会有优秀的前辈带领自己

拓宽视野

,走上事业巅峰,平时接触的也应该是各种

疑难杂症

,接手的也应该是

难度极高的手术

然而来了以后,却发现,他们要面临的还是

很多基础的小手术

,小手术的技术要求并不是太高,让各种

前途无量的优秀人才做着如此普遍又基层的工作

这不是

杀鸡用牛刀

吗?

要知道

他们明明可以

独自在其他医院扛起一片重担

的,可偏偏要在一个遍地是优秀人才的地方,做着

既普通还没有技术含量

的工作。

不仅

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还给

真正需要优秀人才的医院

造成了巨大的

人才断层

不断恶性循环

,优秀资源不断向大城市集中,

小医院都留不住医生,那它又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

于是小医院看小病,

稍微复杂一点的病症,医生就

束手无策

,只能叹息一声:

去大医院看看吧

”。

于是

各地的病患

不断向“大医院”涌入,导致医院

人满为患

排队、挂号、住宿

一堆问题再次

蜂拥而至

2.患者方面

看病难、看病贵

,一直都是压在老百姓身上的

重担

只要进一次医院,那

千儿八百的基本上都逃不掉

,夸张点说就是

进次医院“脱层皮”

的程度。

于是出现了许多

病人生病不愿意去医院

的情况,要么在小医院或者诊所治一治,但那大多都是治标不治本。

然后

一拖再拖,直到没办法了,才去大医院治疗

,这是一种情况。

除此之外就是,大医院

手续复杂

。不少病患都认为,去大医院看病

费时费力还费钱

,关键还是

冤枉钱

首先大医院的病患几乎都是从

全国各地

飞过来的,

人多!

手续还很复杂,于是排队挂号,最少也需要一两个小时。

好不容易挂上号,还没跟医生聊两句,就又开始

照着医生开的单子

去各个科室进行检查

,这一层层手续下来,

不光

身累还心累

如果找到病因还好,要是没找到,或者检查错了方面,那又要开始再来上一轮。

还没治好病,钱已经花出去了一大笔。

虽说是为了

防止误诊

,也是为了

对病人负责

,但是一些

无关的检查

就是在

浪费病人的时间和金钱

了。

更过分的是一些

无良医生

乱开检查项目、胡乱收费

的情况。

这也是造成

医患纠纷

的一大原因之一。

而且出现病患万一要住院的情况,

住院费,还有床位

又是一大难题。

许多病人

无院可住

,只能打地铺或者睡走廊。

另外还有

医保

问题,大部分患者会去大医院就医,然而其

医保又是在其家乡小城市所缴纳

,因此医保报销的不同,也

会让患者多支出一部分冤枉钱

但是即使这样,病患还是会选择去大医院就医,这是因为大部分

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赖感低

小医院总是有

误诊

或者

离谱的医患纠纷

,也造成了大家都往大医院里去的原因。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

恶性循环

结语

大医院资源过于饱和,基层医院又留不住人才,

有些是

英雄无用武之处

,有些又是

苦于没有可用之人

现在社会上更紧缺的,不是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医院,而是

更高质量的基层医院

。而高质量的基层医院的形成就少不了更多

优秀人才

的驻守。

降低医疗价格和老百姓的医疗成本

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让老百姓

能看病、敢看病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多少钱

上海仪器测量

影像测量仪系统

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一篇: 【推荐】中国最大“金融船东”易主?国开行或将出售国银金租-五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
下一篇: 【推荐】中国最大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将在港上市,腾讯持股10.8%-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场外交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