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大S婆婆、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出事了,因藐视法庭被判监禁1年。
但是,张兰说自己早上赏着花就收到娱乐媒体造谣的朋友圈,这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
从出国打黑工到身价25亿,俏江南,俏!
毫无疑问,俏江南的高光时刻早在8、9年前就没了。
而俏江南的创始人张兰,倒是个传奇人物。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的中国兴起了一股出国淘金热,张兰抛下8岁的汪小菲,千万里追寻着加拿大的舅舅。
据说在多伦多时,张兰把自己当男人使,最多的时候,一天打6份工,洗头、洗盘子、擦桌子、扛猪排,就这样打了三年黑工,攒了2万美元,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1992年初,心气高的张兰放弃绿卡回国创业,在北京东四大街开了一家“阿兰餐厅”。
开票、采购,她什么都做,还曾一个人跑到四川郫县,带着竹工上山砍竹子。
1995年,张兰又迅速在亚运村开了一家“百鸟园花园鱼翅海鲜大酒楼”,一刻也没停。
汪小菲曾经回忆当年母亲创业的艰辛:
那时候北京比现在乱的多,有去厕所翻墙跑单的,有喝完酒打架的,不结账的,当然,地方的事儿也得摆平,黑的白的。记得有个流氓来收保护费,我妈带着小舅和他们去谈判。没过多久厨师又跑回家过年了,她俩就自己下厨炒菜。
1991年,张兰回国。在北京东四大街租下一间百平米的粮店,创立俏江南的前身“阿兰餐厅”。并以此拉开她从事餐饮行业的帷幕。
随着阿兰餐厅的日益红火,张兰在2000年将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三家大排档式酒楼转让,拿出创业10年的全部身家——6000万元,创立了俏江南,赌博式地进入中商端餐饮行业。
2006年,号称总投资超过3亿元的首家兰会所成立,光是请设计师就花了1200万元。
这个会所的奢华现在看来还是让人叹为观止:一支水晶杯上万元,一把椅子18万元,一盏百乐水晶灯500万元,整个房间还镶满了1600张名贵的油画!
“奢华”背后,俏江南声名鹊起。2007年,俏江南销售额高达10亿。
2008年,俏江南成为奥运会唯一指定中餐馆。
这是俏江南最辉煌的时候。
2009年,张兰首次荣登胡润餐饮富豪榜第三名,估值25亿。
2011年,张兰让“京城四少”之一的汪小菲担任了俏江南的CEO。当年王思聪还是靠在微博骂汪小菲而一战成名,自此有了“国民老公”的称号。
截至2013年10月,俏江南在全国有近80家直营餐厅。
从餐饮界LV沦落到卖盒饭,俏江南,难!
但快速发展下也潜藏着危机。
在过于乐观的情况下,张兰计划在三年内开500家店,为业务扩张,还从鼎晖拿来2亿投资。
但是鼎晖给俏江南输送资金的同时,也给其套上了枷锁:
俏江南必须在2012年底上市,否则2亿元的原始投资,2013年鼎晖退出时需要俏江南至少用4亿元来回购。
这导致俏江南后来几年想尽各种办法寻求上市。
祸不单行,2012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个“八项规定”,不让去高档的地方大吃大喝了。
而此时的俏江南仍在盲目扩张,急于上市的张兰还改变了国籍,以外商身份寻求上市,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饱受资金压力的俏江南,又不得不继续寻求资本的帮助。之后,CVC收购82.7%的俏江南股份,张兰仅持股13.8%。
此后俏江南内部高层不断斗争,股权变更、权力变换,闹得工人心惶惶,骨干管理人员离职,极大地破坏了品牌形象。
2014年,张兰被“赶出”了俏江南,好日子也到头了。
张兰本想借助资本发展,却最终被资本踢出局。
此后的俏江南开始尝试转型,贵族气息逐渐丧失,居然在声称餐饮界的LV店里卖起了28元一份的饭盒,结果大众化没实现,反倒把“高端”的牌子砸了。
另外,俏江南关店频繁,当初的高档餐厅也不再是餐饮界的爱马仕了。
只顾营销的俏江南,缺了什么?
2015年,张兰在接受采访时说:“说不定,一年之后,你再采访我,是在俏江南的办公室里。”
如今4年过去了,媒体再采访她可能是辟谣被监禁。
张兰曾公开抱怨:
我们这些做实业的企业家,只知道踏实的苦干积累,不知道资本市场里充斥着的陷阱与泥潭。
不可否认,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的股权之争,以及整个高端餐饮市场的低迷,都是压垮俏江南的原因之一。
然而,俏江南沦落到今天的地步,真的完全是因为这些吗?不尽然。
这些因素只是加速了问题的爆发,自身内功不足才是症结所在。
1.过度营销自己、家人
俏江南在营销上很有一套。先是耗资3亿的开了兰会所,虽然此番有助于打造俏江南“高端奢华”的品牌。但兰会所就是一次癫狂的“烧钱”的举动,3亿已经是俏江南3年的净利润了,几乎抽干了俏江南的现金流。
张兰在营销自己上也很下功夫。
她称自己是慈禧的后人,正宗的皇家后代。
高贵的出身导致狼不会吃她,还会陪着她玩,护着她回家。
就算去了加拿大,都是加拿大移民局主动邀请移民的对象,但她拒绝了!
这句话现在看来真是啪啪打加勒比岛国人张兰的脸。
另外,沾了媳妇大S的光,俏江南不断占领着头条。
知乎上有人说:我们提到俏江南,第一反应不是他家有什么好吃的菜品,而是大S、汪小菲。
2.味道、服务都很差劲
知乎上关于“俏江南是如何发展和衰落”共有一百多个回答,每一个回答都直指俏江南的菜式不可口、服务不够周到。
有网友吐槽:
和朋友在深圳去过一次,点了个拔丝山药,上来之后我觉得,在我们村里拔丝山药要是做成这个样子,这厨师就真不用混了。
10年前俏江南还能以晾衣白肉、江石滚肥牛等新菜式吸引顾客,但10年后还是这些菜式就说不过去了。
3.不待见员工
不光菜的味道差,就连质量也直线下降,从2011年开始就不断爆发黑厨丑闻。
有记者卧底在俏江南餐厅说,俏江南做菜把回锅油接着端出来吃。
而俏江南的说明就更“刺激”:
第一,这个事从来没发生过。第二,我们做回锅油就是只给自己员工吃,不给顾客吃。
这个“把回锅油只给员工吃”的公关后来也被称为史上最烂公关。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海底捞在去年发生黑厨事件后废话没有,立马发出了致歉信和处理通报,其中的第6条,让很多人意想不到:
“该类事件的发生,更多是公司深层的管理问题,主要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
不甩锅临时工,不找员工麻烦、不回避问题,有人将海底捞的反应归纳为三个词: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
回过头来看,在无情的商业面前,一心想把俏江南做成餐饮业LV的张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要想在餐饮界有一席之地,不注重菜品创新、不把员工当回事,光想靠营销是长久不了的。
反观海底捞如今发展越来越好,但张勇最害怕的还是海底捞垮掉,最担心的还是人们不再吃海底捞:
“为了讨好你们,我都累死了。”
俏江南就是缺了这点“讨好”精神,不是吗?